合影留念
东莞阳光网讯 11月21日,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科技Corner第二期暨港澳人才沙龙在松山湖光大We谷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由东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松山湖分局主办,投石智库承办,东莞松山湖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及光大We谷支持。现场汇集了来自东莞各区域的工业设计领域内的学生、设计师、行业内从业人员等40余人。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西南中心总工程师沈靖老师为大家呈上一堂精彩“课程”。
此次活动,沈靖老师以创新的两个一公里为题,剖析了当前工业设计的难关,并为现场的听众分享了能够为这一困境提供解决方法的一些工具。
同学们认真听取老师讲课
创新的两个一公里
创新有两个引擎,技术创新推动和市场需求推动。而所谓的创新的两个一公里,最初一公里是从研发到工业设计,即0-1;而最后的一公里则是从工业设计到制造,即1-2。因此在这两公里中,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作为衔接需求端和制造端的两个阶段,更是尤为重要。
“想得出来,画得出来,造不出来,最后市场不买单”。沈靖老师对当前工业设计的现象做了一句概括,他认为听起来很棒的创意很多,但做下去成功的创新很少,这是因为当前在设计领域并没有确定的质量标准与过程管理,因此会造成过程黑箱的现象。此外,通常来说大部分工业设计师缺少对其他行业的深度了解,就好比一个乐团指挥家却不了解各个乐器的原理,不能有效协调整个乐团,这种现象这也正是当前工业设计很难真正融入制造业的原因之一。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研究
解决之道:过程中的设计质量控制
那么,该如何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难关? 一是向量产性妥协;二是一些大公司会选择砸大价钱(多线程并行工作)以保证产品最佳;而沈靖老师分享了第三种方式,即使用量化指标对设计方案进行客观评估,在工业设计的市场形成一杆公平秤。
这杆称的一边是设计方案,而另一边则是评估各种影响因素的“砝码”,例如创新度、用户体验、量产成本、供应链能力、订单商业风险等。沈靖老师介绍要通过基础研究,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经验公式,形成一个个“砝码”,在设计及早期对产品进行预测,能够提升设计方案的成熟度。
此外,在国家工信部十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同样也有提到要进行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并且实现设计过程量值控制。可见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分享中,沈靖老师还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讲解,对当前工业设计两个难点,一是创新的方向性,二是设计的可制造性进行了讲解,向在座的听众们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决策矩阵、KANO分析法、回归分析等方法。
沈靖老师认为,“设计就是做决定。如果能科学、量化地做决定,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设计质量。”在分享的最后,他也重申了量化指标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老师的精心讲解后,在场听众还进行分组体验设计工具的使用,更好的理解了量化指标与数据分析对于设计的重要意义。
工业设计进入发展新时期,科技革命,消费升级,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工业设计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大湾区作为全球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东莞作为世界工厂,争夺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部分成为东莞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作为创新的重要部分,工业设计对于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科技Corner暨港澳人才沙龙活动正是从工业设计领域着手,带领莞港人才在其中深层碰撞、分组专题讨论,培养工业设计的敏感触觉,以期摸清工业设计与东莞制造业融合的路径。
本次活动以圆满落幕,但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将会持续举办科技Cornery、人才沙龙等活动,持续邀请来自国内外科技领域的专家教授、技术大咖、企业高管,带着对科技的真知灼见走进松山湖,与我们的企业家、创业者、科技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们共同交流学习,一起围绕“技术”“产品”“资本”“人才”“市场”等主题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一起打造松山湖科创氛围,成为松山湖产业人才智慧交流的标地。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