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真功夫的“中国味道”计划,其着眼点应放在消费者身上,仅从商家的角度推出一项计划,会承受叫好不叫座的风险。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四大情感利益,可以说是不完美的 12日,真功夫宣布“中国味道”计划启动。但在营销人士的眼中,“中国味道”很明显是一个短期促销计划而非长久的公司战略转型,是一种竞争性安排而非公司系统性的变革。 真功夫的“中国味道”计划真正要持久性地给力公司的竞争,还得克服“四座大山”的阻碍,并从四个方面为“中国味道”加点味道。真功夫的“中国味道”一经大规模推广,就会暴露出公司形象、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以及消费个性等方面的破绽。 真功夫未来会遭遇的挑战包括: 一、真功夫必须重塑公司形象,为“中国味道”提供品牌美誉度。“蔡潘之争”整体伤害了真功夫的公众形象,真功夫的企业文化与大众道德伦理之间已经出现裂痕,两者之间的价值冲突将导致公众的消费选择心理障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偏好及真善美的评价上。不修复消费者与真功夫的价值关系,增进消费者的价值认同,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中国味道”的选择概率。 二、真功夫的服务和产品与肯德基、麦当劳的区隔越来越模糊,真功夫面临差异化营销个性不明显的挑战。真功夫延长了服务时间,强化了中国元素,并增加了产品样式,这些都能提升其服务的多样性,但很有意思的是,真功夫的这种改造走的却是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路线。外资品牌的中餐化让真功夫的中餐品牌个性破局,逼迫真功夫也学外资品牌的方式,延长时间,扩大休闲味道。真功夫“中国味道”计划凸显中国元素,但外资品牌的中国文化靠近一直没有停止,无论是广告还是促销和店堂设计上,都加入了中国文化符号,如在企业性质上称中国企业;在广告中,诉求感谢中国,以迎合中国消费者;在促销品设计上,用了中国红和脸谱等文化符号。快餐品牌之间的相互靠近,点出一个问题,即再诉求所谓的民族品牌、中国文化及正宗中餐,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大为减弱。 三、真功夫的消费者战略大而全,缺少对核心消费人群的定位。早餐、中餐、休闲等产品和服务,似乎哪个人群都可以享用,但没有核心消费人群的确定,又如何保证经营平衡和财务均衡呢。在中国味道新推出时,或许效果不错,但没有对忠诚的消费者的经营,企业经营将会经受巨大的风险。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他们的消费者定位就很清晰,即年轻的职场人士和少年儿童。 四、真功夫的“中国味道”营销缺少“嗞嗞声”。中国味道主攻特别的用餐体验,但这种体验处于浅表层次,缺乏有力的消费者内在利益和情感的共鸣点。西式快餐强调人群体验和情感支撑,如肯德基会面向儿童提供游戏区,并利用儿童的忠诚度营造一种家人团聚的隐性体验。儿童在此获得了消费和团聚、会友的利益满足,这就是少年儿童为何时不时会提出到西式快餐的原因。而中式快餐因餐具、温度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少年儿童在此就会受管制,也不得不自我约束,其消费体验自然会大打折扣。 完善真功夫的“中国味道”计划,其着眼点应放在消费者身上,仅从商家的角度推出一项计划,会承受叫好不叫座的风险。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四大情感利益,可以说是不完美的。 一、“中国味道”首先得满足消费者的道德需要。蔡潘修好,难度肯定不小,但潘家对蔡的女儿却可表达关心和关爱。如这方面的空间逼窄,则潘家需改善对员工的关系,尊重员工并为社会多做善事。不消解价值观的障碍,就无法建立信任关系,这意味着减少消费行为。 二、“中国味道”需确定差异化战略。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产品服务的趋同,并不能代表企业价值的一致。真功夫需改造企业文化以支撑差异化的服务感受。 三、“中国味道”须明确消费者定位,并以此来导引所有资源流向这一主线,从而为真功夫运营凝聚持久性的消费力量。 四、“中国味道”要挖掘显性及隐性的消费者体验利益,解决消费者进来的情感满足问题。 真功夫“中国味道”计划牵涉数亿投资,事关潘家的地位是否能获得社会认同,地位能否稳固,也事关员工的选择边际成本,所以,在大力推行之时,还得做些规划改进和营销策略改进。 作者 柳更生 系十亿营销策划首席顾问  | 
              
![]()  | ||||
      
  | ||||
      
 报障联系电话:0769-33332306  | 
0人参与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