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转融券余额一个月下降20% 头部券商透露两融展业新思路

2024年04月18日 08:44 0人参与  0条评论

4月18日,转融券T+1新规实施已满一个月。在近期一系列政策引导下,融资融券(以下简称“两融”)市场格局和券商相关业务结构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转融券余额下降了20%。可以预见,两融业务发展将日趋规范,券商正对业务未来的发展走向深入思考,部分公司已制定转型策略。

转融券规模稳步下降

市场运行更加稳健

两融业务是券商一项重要的基础业务,对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有重要作用。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对衍生品、融资融券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制度”。

其中,转融券业务是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向上市公司股东等出借人借入流通证券,再融出给券商,由券商提供给客户供其卖出。

为优化融资融券机制,证监会此前多次表态对两融业务加强监管,坚决打击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两融业务平稳运行。3月18日,转融券T+1新规正式实施,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以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新规实施以来,转融券和融券规模稳步下降。中证金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数据更新具有滞后性),转融券余额为457.47亿元,较3月18日的575.64亿元下降20.53%;融券余额为390.53亿元,较3月18日的427.56亿元下降8.67%。而在2023年8月份,转融券余额曾一度超1400亿元。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实施以来,短期来看,部分机构利用规则套利的空间被压缩,有效抑制了投机性资金对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对部分量化私募策略容量形成一定压降,量化交易策略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规则调整。另外,转融券、融券余额的下降会减少市场上卖空的压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波动。长期来看,新规有利于削弱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营造更公平的交易环境,保护散户等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转融券余额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券商两融业务的收入,促使券商优化现有业务结构、寻求其他业务增长点。未来,预计券商会调整两融业务结构,重点聚焦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服务,如提供更加精准、差异化的融资融券方案;同时,新规要求券商在风险管理方面采取更为审慎的措施,促使券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业务稳健运行。”

重新思考两融定位

业务规范发展

两融业务是券商的高资本消耗型业务之一。4月12日,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也提到,“督促行业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

在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监管、优化融资融券机制的背景下,多家头部券商对相关业务的经营思路与未来规划做出了调整。同时,鉴于两融业务具备高资本消耗属性,券商有必要对两融业务的定位进行重新思考。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从2023年公司两融业务情况来看,发展趋势跟市场基本一致,融资规模同比上升11%,融券规模同比下降28%,整体两融规模同比上升3%左右。未来,公司将聚焦于发挥两融交易工具功能,从融资端、交易端积极践行活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和差异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证券集中度管理,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尽可能对风险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确保两融业务健康发展。

为积极响应监管倡导,海通证券表示,将认真贯彻证监会关于审慎发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的要求,逐步压降融券业务自有券源的规模,持续优化融券集中度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业务前端的管控和投资者证券行为管理。

展望下一步的业务发展,华泰证券表示,一系列两融新规落地以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思路聚焦于三方面,一是在客户分层分级基础上,针对零售客户、私募客户、上市公司法人客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客户等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体系;二是发挥公司全业务链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三是继续走平台化、生态化路线,进行信用账户的持续迭代和功能优化,推进客户运营体系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吴耀柄关键词:转融券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