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金融街百年老店的时代答卷

2022年09月27日 09:06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中国银行与“金融街”结缘已过百年。

  1912年,中国银行在上海成立,同年8月迁入北京西郊民巷,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早的“金融街”;

  1992年,北京金融街建设拉开帷幕,阜成门立交桥畔的中国银行大厦,成为北侧界标,见证着首都金融中心从破土而出到根深叶茂;

  2001年,中国银行西单总行大厦落成,以全新风貌和崭新姿态开启发展新篇。

  坐落在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如今,中国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金融街服务局的指导下,坚守“金融报国”初心,践行“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百年老店新答卷。

  百年征程,在融通世界中闪耀

  2019年1月31日,对于中国银行客户经理沈琳而言,是一生难忘的日子。当迪拜950MW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融资协议签下的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做到了!”

  这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银行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高质量金融服务。作为高级债务联合牵头行,中国银行依托雄厚的跨境金融服务实力,创新举措、攻克难题,为项目融资制定了专属方案。

  自2014年中国银行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到如今经营布局覆盖4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逾800个,授信支持逾2450亿美元,中国银行以行动践行着自身的承诺和宣言。

  中国银行,开放基因传承百年。从上世纪20年代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化征程,到发挥外汇专业优势、搭建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外汇资金,到在27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中独占13席,人民币跨境清算量、结算量连续多年稳居同业第一,中国银行始终走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方阵”。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中国银行在新时代融通世界,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同频共振的又一缩影。

  以“一带一路”促合作共赢,以“东方之约”践“中国之诺”。2018年11月,在中国银行的起航之地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成为中国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注脚,也再次为中国银行提供了展现全球化服务优势的重要平台。

  2019年8月2日,中国银行在上海隆重召开“不忘初心担使命 服务进博再出发——服务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誓师动员大会”

  作为进博会唯一“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和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已连续四届为进博会保驾护航。四年来,中国银行每年为进博会升级定制专属综合服务方案,协同进口博览局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线上线下招展,全程独家支持63场境内招商路演,支持5场虹桥分论坛及配套活动,吸引近2万家中外企业参加跨境对接撮合会,达成合作意向约5000项,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价值链……

  无论是在进博会,还是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生物多样性大会等国家级重要主场活动,都能看到中国银行全球服务的身影。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承开放基因,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好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排头兵”,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发展作出新贡献。

  百年使命,在高质量发展中传承

  一桥越沧海,湾区谱新篇。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战略工程。

  自2009年担任主桥项目贷款牵头行以来,中国银行为大桥项目建成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我印象特别深,由于项目金额大,需要董事会层级的风险政策委员会审批。时间紧迫,远在东京的63岁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先生临时调整日程,线上参加评审。老人家说,这么大的项目,前前后后上上下下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辛苦一点没什么。”项目组成员黄经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近10年的建设期间,中国银行始终保证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资金按时、按需到位,为大桥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提供金融保障。

  支持港珠澳大桥建设只是中国银行践行国家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山一景。

  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到海南自贸港、成渝双城经济圈,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到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充分依托以境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在多地建立了商行、投行、保险、直接投资、基金管理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随着国家步入“十四五”,中国银行审时度势,制定发布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力深耕“八大金融”领域,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再绘新蓝图。

  “‘八大金融’是我行回答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未来转型发展方向,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大势。”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

  “八大金融”,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和县域金融。以此为抓手,中国银行不断推进新金融供给,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作为,再次彰显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使命担当。

  2021年11月12日,中国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六只可持续发展类(ESG)债券上市挂牌仪式,金额合计达22亿美元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坚决落实稳住经济大盘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向境内实体提供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6月末,中行科技金融授信余额突破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62%;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7万亿元,增速大幅高于该行贷款整体增速;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服务客户近70万户……

  使命在肩,传承向前。中国银行将不断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大资源投入,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金融动能,助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百年品牌,在造福社会中升华

  2022年3月13日,随着冬残奥会圣火熄灭,北京实现了向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的庄严承诺。而作为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书写了服务北京奥运和北京冬奥的“双奥银行”佳话。

  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派出了近4000名现场金融服务人员,创造了“客户零投诉、服务零差错”的佳绩。今年,中国银行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提供28种外币业务、9种外语服务,奉献了“零感染、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的完美成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果说服务“双奥”,是中国银行立足全球化优势,推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扎实举措,那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中国银行深深扎根祖国大地,践行造福社会责任担当的切实行动。

  “2006年打井10眼、2007年购买绒山羊250只、2008年买公牛6头……”这是中国银行驻村干部王汉文的“扶贫账簿”。

  2006年,王汉文来到内蒙古玛拉图嘎查,5年后,他又转战贫困程度更高的吉日嘎岱嘎查,在扶贫一线一干就是15年。

  “虽然辛苦,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着中国银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份责任与承诺,我无怨无悔。”

  脱贫攻坚期,中国银行累计投入无偿资金7亿元,派出扶贫干部3000余人,推进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扶贫项目近6000个,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建设“公益中国”平台,累计购销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超7亿元,助力40万贫困群众脱贫,帮助定点帮扶的咸阳“北四县”和全国近千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

  中国银行为定点扶贫县引进陕西省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大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7.52亿元,1.2万名群众直接受益。图为该项目24个养殖场点之一

  如今,中国银行积极助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制定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动定点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一项项举措正在从设计变为落地成果,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加速绘就。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30多万中行人再次冲到造福社会的前沿。

  “疫情初期,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迅速行动,采购医用口罩、防护物资,源源运往国内各地。伴随海外疫情蔓延,中行人以国内为后盾,为海外机构和当地华人送去防疫物资,这种携手奋进、守望相助的精神,就是中行担当、就是中国力量。”中国银行防疫工作人员史学坤说。

  马来西亚中行迅速筹集湖北一线需要的200万只医用手套,这批重约15吨的防疫物资于2020年2月25日晚十点空运回国

  除了积极抗疫、防疫、控疫,中国银行多措并举助力复工复产,率先推出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三十条措施;创新发行防疫主题债券、专项同业存单等产品;面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推出“战疫贷”“复工贷”,为疫情后经济恢复贡献金融力量。

  百年品牌,风华正茂。在担当责任中践行初心,在造福社会中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早已根植于一代代中行人的内心,指引他们再次出发,奋勇前行。

  百年探索,在数字化浪潮中延伸

  当今时代,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百年中国银行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新的业务增长极如何打造?”“数据资产价值如何得到充分运用?”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时代向这家金融街百年老店提出了一个个关乎前途与命运的改革之问。

  勇于变革,方能基业长青。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5月1日,伴随各地分行报告网点营业正常,中国银行“绿洲工程”投产指挥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绿洲工程”是中国银行“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数字化基建项目。首批业务投产成功标志着中国银行正式开启了企业级能力重塑、全集团协同共享、全方位数字赋能的新篇章,数字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从1974年成为国内首家使用电脑记账的银行,到20世纪80年代率先以计算机系统代替手工业务处理,从区域化数据大集中,到完成IT蓝图建设、构建7×24小时运维体系,从充满“黑科技”的手机银行7.0,到如今重建底层架构、打造“万亩绿洲”,中国银行始终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探索求变,打造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数字“利器”。

  聚焦自身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同时,中国银行持续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大局,不断贡献金融力量。2017年起,中国银行就在人民银行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参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工作,更是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独家承担起安保红线内商户数字人民币收款结算服务工作。

  “一进鸟巢我就直奔数字人民币服务台,想体验一下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董先生是一位科技发烧友,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他在鸟巢数字人民币服务台兑换了冬奥主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雪环”。在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通过“贴一贴”功能,将“雪环”绑定为软钱包的硬件子钱包,“这样就能在手机上查‘雪环’的余额了,挺方便”。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国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软钱包、硬钱包两类服务

  目前,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钱包数量实现指数型增长,场景生态建设全面提速。截至8月末,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活跃钱包总数696万个,累计消费2341万笔、11.97亿元,数字人民币商户门店总数超165万个,钱包快付和拉起共建APP业务合作机构55家,银银同业合作机构85家。

  新浪潮,新机遇,新挑战。中国银行正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集团产品创新和生态建设,切实把现代科技福利,转化为对客户的高品质金融服务。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过去30年,中国银行见证着金融街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过去30年,金融街见证着中国银行守正创新,践行“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使命,向着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愿景稳步迈进。

  三十而立正青春,百年兴业恰芳华。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站在金融街30周年和中国银行110周年华诞的新起点,中国银行将与金融街一道,续写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拼搏。

来源:中国银行东莞分行    编辑:吴耀柄关键词:人民币;金融;新时代;全球化;钱包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